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明
2023年全年,厦门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近5000户;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新市民提供相关信贷产品248个,贷款余额2000余亿元;截至2023年末,“益鹭保”产品累计为7063人次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保险保障近150万天次,保障金额超30亿元……普惠活水润鹭岛,金融服务暖民心。2023年以来,厦门监管局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普惠金融新答卷。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工作如何发力?如何打造又普又惠的普惠金融体系?正值“普惠金融推进月”,《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晓明。
《金融时报》记者:去年以来,厦门监管局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晓明:过去一年,厦门监管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总局党委要求,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去年年初,我们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组合政策工具优势,在原有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中增设首贷续贷增信子基金,形成“风险补偿”和“贴息配套”的“组合拳”,帮助小微企业首贷户实现“贷得到+贷得省”的双重目标。2023年全年,厦门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近5000户。厦门市首贷续贷增信子基金的16家合作银行全部实现业务落地,累计备案小微企业首贷户600余户,备案金额近8亿元。
去年7月以来,我们会同厦门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组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专项对接活动,加大对创新型、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外贸企业、重点外向型产业六类重点领域中的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通过内部数据系统梳理一万余户重点领域企业信息并推送给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触达率。活动开展以来,已向5000余户中小微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近1200亿元,2099户企业新增保险保障金额近50亿美元。
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厦门监管局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推动35家银行保险机构的50个新市民金融服务产品入驻新市民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新市民提供相关信贷产品248个,贷款余额2000余亿元。保险机构为新市民提供保险专属产品87个,累计保险金额875亿元。
在金融支持民生福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4月,厦门监管局联合厦门市医保局等部门推出2023版“惠厦保”产品。2023版“惠厦保”全面降低免赔额,保费不变,保障额度提至450万元,参保人数增加至110余万人。去年9月,会同厦门市人社局等部门推出“益鹭保”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项目,填补新市民群体现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保障不足的空白。截至2023年末,“益鹭保”产品累计为7063人次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保险保障近150万天次,保障金额超30亿元。
此外,厦门监管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去年9月,我们会同厦门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建厦门市“金融支农联盟”,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搭建银行、保险、地方金融组织等机构的协商合作平台。10月,指导召开首届厦门市种业企业金融服务对接会。截至2023年末,相关种业企业贷款余额超过7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在“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中,厦门监管局将开展哪些特色活动,以更好满足小微、民营企业等群体的金融需求?
孙晓明: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统一部署,厦门监管局结合厦门特色,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系列活动。一是强化供需对接,靠前金融服务。指导机构加大调研走访力度,深入了解并充分掌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涉农主体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贷和保险服务需求,围绕厦门经济特点,集中开展“政银保协同、银团企协同、产业链协同、台侨商协同、线上化协同”金融服务对接活动。“普惠金融推进月”期间,辖内21家银行机构将开展72场融资对接活动,18家保险公司将举办52场服务对接会。二是突出对台特色,服务两岸融合。指导辖内机构发挥区位优势,携手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举办了银企对接交流会,100多位台商投资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围绕金融支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相关政策以及金融服务台企台胞开展深入交流。三是强化宣传推广,讲好普惠故事。立足闽南地区特色,在行业内打造了“里厚 新厝边”金融政策直播平台。“普惠金融推进月”期间,普惠金融政策解读和服务宣传活动也将在这个平台开展。
《金融时报》记者: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一直是监管部门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在这方面,厦门监管局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孙晓明:为帮助小微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厦门监管局立足首贷续贷增信子基金的应用情况开展调研,深入分析小微企业首贷工作的难点、堵点,并提出系列针对性措施。一是强化监管引领,印发《厦门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首贷工作的通知》,从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政策效能、加强考核激励、落实尽职免责、创新首贷产品、加强宣传引导六方面提出工作要求。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向16家增信基金合作银行提出首贷续贷增信子基金备案贷款增量扩面的工作目标,并开展定期监测,督促银行机构不断扩大小微企业首贷户服务覆盖面。三是加强平台建设,联合厦门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部门出台《厦门市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平台运营管理,明确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和办理流程,指导该中心强化金融科技内核,提升为市场主体提供线上化融资服务的能力。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技术对于提升普惠金融效率、防范化解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厦门监管局如何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孙晓明:厦门监管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效可以总结为惠企和利民两个方面。
在惠企方面,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厦门监管局依托“信用大数据+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模式,联合市发改委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易贷”平台,创新开展“首贷”和“续贷”服务,提升了诚信民营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普惠性。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6.2万家,入驻金融机构41家,累计撮合融资1110亿元;首贷续贷服务中心成功授信299笔,金额8亿元。去年,我们联合市发改委以隐私计算为路径,致力打造厦门特色“金融数据库”,在全国首创“信易贷”数据要素隐私计算联盟,并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政府端“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银行端“标签数据和模型不出域、数据高效融合计算”,支持银行用数需求的定制化适配。
在利民方面,为进一步做好新市民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厦门监管局联合市发改委、信息中心等部门建立新市民金融服务平台,初步具备新市民精准识别、信用评价、产品展示、线上交易等功能。会同市发改委依托厦门市民个人白鹭信用分数据开发新市民精准识别标签管理系统并投入应用。截至2023年末,该平台共为40家金融机构提供新市民身份识别服务,累计调用量超过3184万次。同时,还推动新市民金融产品在“白鹭分—新市民专区”展示,初步建成了以“易创业、易消费、易住房、易教育、易医疗、易养老”等板块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平台,向新市民群体提供一站式特色金融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下阶段如何持续优化普惠金融工作质效,助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孙晓明:下一步,厦门监管局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新市民等重点帮扶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是督促金融机构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结合厦门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聚焦厦门“4+4+6”现代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加强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普惠信贷供给保量、稳价、优结构。二是督促金融机构把握好支持民营经济系列金融政策导向,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为新时代厦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以新市民金融服务平台为抓手,指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市民需求的专属金融产品,持续完善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 转